最近常做夢,夢見自己在吃美食,門前方方的石塊大扇的落地窗面向水景,深色的原木桌面一道 一道美麗的食物,看著天水美景吃著精心的米其林餐,這種視覺的饗宴真像是一場極致美學的表演,或許是在夢裏竟然嘗不出美味,難道是夢就失去味覺、嗅覺的感動了嗎?只空剩視覺的色誘心中難免有些不足。
醒時總認為這世界一定有這地方,順手滑了一下GOOGLE 果真有這家店是丹麥的NOMA,不知道那一天看了美食節目不經意地留在心裏,放久發酵滿到夢裏好~多~天。
我開始思索美食是不是來自期待與記憶,吃東西或多或少會受對愉悅的渴求所驅動。最有可能的應該是記憶從小吃的東西,或者是媽媽的味道一直會佔據大腦,據研究人表示人透過一連串複雜的大腦活動,學習到「味覺對象」是把自己吃的每一樣東西的觸感、味道、氣味組成「認知的完 形」、味覺對象本身是由神經活動所創造出來的,也就是說你吃了一顆蘋果其實是大腦裏的氣味神經,單峰的味覺細胞、口腔的體感細胞、多峰細胞他們的結合機制一起啟動,這種魔術之旅讓我們的身體一直變出美味來,當然也有時是怪味、臭味,甚至變成是一種厭惡味。
期待的氛圍可能是因身邊的朋友更可能是社會的共同認同,多方累積而成,或許是尊榮、享受、流行、嚐鮮,這種心境的內化是一種生活的動力。
近來因為手機資訊的方便,隨便滑就有美食也找,相對的由別人的眼、口,品出來的感受也會因人而異,畢竟全世界的人種、氣候、文化、物產差異極大,演生各式各樣的美食,單單台灣南北大有不同,但是網路文化盛行流行美食,只是同化的機制並無真正的期待,有些往往只是話題沒更深層的好味道最後一定是泡沫。
美食的定位非常籠統,高檔的菜色、美麗的裝潢,高意境的擺設、平民美食,還是記憶美食的延伸,我想只要是觸動心靈深處某個悸動就是美食。
我愛吃肉圓,但是常常吃到與心相違的肉圓,實在不知是真難吃還是跟我記憶不同,我喜歡的有時以箱為單位買,不喜歡的以口為單位,所謂海上有逐臭之夫,各家店皆有擁護者,實在美食不是憑一己之說了就算。同學又在推薦南機廠有家好吃的肉圓,等我去瞧瞧這期待的肉圓是不是我的美食。
留言列表